山东省自2009年起实行美术联考至今,已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政策的变动,招生量的调整,等等都密切关系到学习美术的学生们。总结美术高考近20年的发展变化,我们从中能过够分析出一定的规律,和一部分政策调整后对于学生们的影响。
山东美术高考的高峰时期应该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山东省作为全国高考大省,人数在2003年到2005年间美术生数量曾经到达过17万人的总数量。形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各方面的,作为常年从事行业内工作的我们来说。数据统计和政策解读的同时,更要弄清楚造成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当年17万人数的局面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当时山东省高考分值普通类本科线全国较高,2003年前一本线往往都在600以上,二本线在550左右,2003年因为非典等原因当年分值线有所下降,但到2004年又恢复到609的一本线。当时学生上普通本科的难度较大,所以由大部分学生选择通过美术完成本科目标。
2:山东当时各地高中,还没实行素质教育制度,各高中还保留着本科录取和老师奖金等一系列的制度。所以各高中对于本科的录取比例有较高的要求,在动员学生学习美术的工作上,起主导地位。
3:1999年后,全国放开高考年龄限制,大量的学生为了大学梦而选择复读。其中美术复读生数量较多,当是全国政策刚刚调整,美术高考刚刚起步。
以上三个原因就是造就2000年到2007年前后美术高考超热的主要原因。从历史发展角度去分析这个时期,对于当下美术生的指导方向这个时期是美术高速发展时期,学生数量加大,但层次划分明显,学校考试形式都为校考,考试时间较长,全国各大高校扩招,加大对于美术的需求专业的发展。社会因素分析,现在来看自2008年奥运会主办开始,至今这20年时间,中国发展速度较快,各行业从最早的基本质量要求,转化为需要美观,需要设计,需要广告宣传的方向发展,国家需要有大量的美术和设计人才需求。所以这个时期的高速发展是有历史阶段性的。
中国美术高考的历史阶段性基本分为四个时期,在此会给大家如一分析。希望给现今的美术学生有所帮助。之前分析了美术高考的四个阶段的其中一个,按年代来区分我给这个时期定为,《新千年——美术高考发展高峰时期》。在此之前的发展时期为,《恢复高考——美术考试起步与发展时期》
《恢复高考——美术考试起步与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从年份上基本是从1978年到1998年这二十年时间。经历的历史阶段是美术高考起步时期1978—1988年,发展阶段1988—1998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美术高考作为高考的一部分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全国的八大美术学院,那时还没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没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浙江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类院校较少,这个时期的院校招生方式前期没有组织单独的校考,学生上交作品后学校再通知考试。院校延续到现在都是全国重点美术院校,全国具备独立招生资格的院校就是这个时期的院校。八大美术学院,六大艺术学院,无锡轻工学院(江南大学前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轻工学院工艺美术系独立),北京服装学院,中国戏剧,等院校在这个时期为全国培养了大批的艺术和设计人才,并成为当今这个时期部分殿堂级人物。
第三个时期从2008年到2016年,这八年时间按考试历程来定位为《恢复理智——新发展,新机会,新体系时期》。山东省从2009年起美术实行联考方式,起初的3年时间,联考院校80所左右,校考院校占主导地位。这个时期山东省的美术高考总人数是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15年前后山东美术考生数量最少的一年只有37000人。这个时期山东美术生逐渐理性,不在盲目学习。但是造成人数下降的原因还有其它方面。
1:山东省从2004年开始加大招生量,大量吸收上一个时期人数暴涨的趋势得以缓解。2004年到2008年间,山东美术生本科录取量将近7-8万人。这个时期全国所有美术学院,设计类院校的毕业生中,将近30%来自山东省。
2:山东省文化成绩普通本科分值依然很高,与此同时山东开始招收广播电视编导,春季高考等专业的学生。春季高考,和文管专业的招生,分流了部分美术生。山东省2009年参加美术联考人数有8万人,从实行联考开始人数到2015年左右被分流的人数占50%左右。
3:山东实行新教育体系后,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分值下降,普通本科一本线,二本线逐年降低,近几年的本科线在合并本科后基本稳定在500分值,一本线改为自主招生线,550分,理科分值相应文化低50分值。美术考生中的一部分高分学生开始往普通文理转化。
《恢复理智——新发展,新机会,新体系时期》这个阶段其特点除了人数下降以外,各招生高校的变革动向也初步显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大量应用,手机网络的普及发展,美术专业中的设计类,出现了视觉传达,艺术与科技,等新专业方向,这个时期全国电视电影等影像事业的发展,伴随这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中国自2008年奥运开始,全国各行业对于美术,审美等视觉上的追求发展迅速,对于高速发展时期的美术毕业生,在2008年以后有了一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新体系的建立与下一个时期的接轨初步形成。
从2016年开始山东省的美术考试逐渐有新变化,到2018年年底教育部颁发关于美术考试改革通知后,全国美术高考迎来了新的阶段,也是展望未来的阶段,《频繁改革——轮回的阶段》。从2016年起,全国美术院校的主要变革就是院长人员的调整,随着新一代美术家更新,带来的新方向,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的实验艺术专业,和各院校的校考联考调整,这个时期应该会在5年时间内反复调整。从上三个阶段分析,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趋于回归传统,有重新洗牌的趋势。
我对这个时期的理解,首先看社会因素,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这四十年时间,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都属于高速发展时期,在高速发展中用经济学中的一个名词“泡沫”来解释美术的发展过程算是合适的。在政治中有一句话叫“宏观调控”。自2016年起教育部,地方教委,高校对于高考的部分制度的制定和改革,就类似于“宏观调控”。在美术高考历史时期,经历了起步,发展,暴涨,恢复理智,到如今的新发展方向。其实就代表新的开始。国家政策于我们的行业有直接的关系,从全国能源转型开始,国家的政策就在优化,高污染,房地产泡沫,等不能良性循环或者产能过剩的行业,国家推行的高压政策,第一时间解决产品剩余或劣质问题。在制度推行前期某些行业受到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属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阶段。
经济学中对于过度增长的调控,制度实施前期肯定是有一定的限制性。纵观历史中的各种改革,在初期都是制度相对强硬和严格的。所以我们这一代的美术学生,处于历史变革的时期。在各种限制,政策调整中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将来的发展相应的会比泡沫时期好。近几年的制度调整相当于系统优化,既然系统已经优化,那留下来的都会比较优秀。我们的美术高考历史阶段,就像经济学中的“价格围绕价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现今美术的毕业生,确实属于产品过剩时期。社会用量还不能消化上个时期的过剩产品。所以近两年全国都在缩减对于美术生的招生计划。
2015年前,山东省保持30000本科录取量。2015年到2017年,山东本科录取量28000左右。2013年到2016年前后山东省美术高考人数35000—43000之间,录取本科学生数量能达到70%。2018年山东美术高考录取量突然缩减5000本科计划。就已经代表这山东美术考试的变革已经开始了,但由于2018年的美术生数量突然上升,所以导致2018年这一届学生考学录取压力突然增大。上述录取量的信息来源都是逐年在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公布具体录取数据得来。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还有几个因素。
1:2017年山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始实行联考,招生量急剧缩减。当年山东文管等专业录取量只有18%,2018年录取量更为严峻只有10%左右,而且教育部公告规定文管专业文化课成绩将提高到本科线。这是导致大量文管生源分流的主要因素。此消彼长,作为专业生,其他专业分流导向下,美术学生数量从17年开始连续三年增长。
2:在2017年山东美术考生数量为49500人,2018年人数突破54920人,2019年山东省美术考生数量达到59500人,于2020年有望突破65000人。每年以5000人的增长速度上升。部分来自于复读学生,伴随着高考制度的调整,复读生的空间是有所限制的。但是并不能完全杜绝或消除,毕竟高考的年龄没有限制,为了能有更好的机会,部分学生是会选择复读的。
然而山东省自2017年起美术生招生数量联考院校总量一直在缩减当中。2018年录取量的缩减,山东于7月1日起开始志愿录取工作,提前批次共录取美术生,艺术文科7983人、艺术理科941人包含音乐1000多人(折算不到8000人)。7月6日起开始录取统考批次。美术文10427人,美术理2539人。征集志愿286人。校考批次,校考计划925个艺术文,162个艺术理。2018年山东省整体录取量为:22300人。最终刷线7700人。 综合以上三次数据控制计算,山东省今年最终会有14000联考未达标,11000文化未达标,7700人录取未能提档。共计32700人。这个数据是山东近20年来录取量最低的一年。录取比例在38%左右。
山东2019年录取总量与2018年相比根据数据统计,最终录取人数将会再次缩减1000人左右,山东2019年学生总数量接近6万,当年录取比例不足35%。这些数据看着虽然很可怕,但是事无绝对。空间国家并没有限制的政策出台,所以招生量中有部分机动的全国计划是要看水平能力的。
以上是从美术高考历史性阶段分析和解释关于这50年的美术高考变革方向,所带来的机会和需要大家注意的事件和节点,从数据来说,现实情况确实比较严峻。会给现今学习和近几年学习的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面倾向。但是事情的发展方向并不是绝对的,对于有准备,有计划,有专业指导的学生来说,在美术高考中还有很多的机会是可以有更好的结局。
上述是为了给现今和将来的学生指导一个方向,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环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上述基本解释的比较详细。知道了来龙去脉后,我们就更应还未雨绸缪,从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自己需要。首先我们想想关于联考和校考的关系,2022年教育部在今年的公告中解释到的关于取消校考的通知,实际给我们带来的信号比较明确,将来的3到5年,全国各地区的美术生在学习美术的初期阶段就可以提前定好目标。如果是基础教学,打算综合类院校,并且文化课成绩比较稳定,那可以选择联考方向。如果想考专业院校,考更好的重点院校,那就选择校考。但是没有人说联考不重要,联考是校考的保障,是第一要素。联考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校考的考试信心。所以现今没有任何人不重视联考,也并不存在地方差异。绘画是一门不讲理的学科,没有固定的好坏。人们对于绘画的评,审美就在喜欢不喜欢中抉择,如何评定一张好画,众说纷纭也因人而异。绘画的考试,对于基础教学或需求而言,作为学生在画面表现得中规中矩是稳定得表现,老师审阅并不存在差异。各个美术学院,独立院校的大学老师,现如今能够进入独立大学当老师的至少也是博士毕业。这个层次的老师审美能力不可能只停留在联考省份层次上。之所以有部分技法的喜好,是因为培训机构为了统一教学的产物。与省阅卷老师的审美无关。
最后谈一下我们的校考。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只有校考的年代,那时候的校考数量于现在相当。对于山东省来说曾经的辉煌时期全国所有美术高校录取将近30%山东美术生。联考随着变革将会成为基础教育学科考试,会成为普遍性,省内绝大部分学生是会通过联考考试的。但是从报考录取来看,联考的院校有诸多限制,并且冲击现象严重,录取难度较大。山东2018年改革了录取原则和志愿填报方式后,2018年整体录取信息统计综合分公办院校不低于500分,民办院校等最低要求480分。这是第一年的前提下,2019年平均综合分上涨20基本分。将会有很多学生掉档。(其中有具体原因看内部资料)。在此同时校考录取反而成为简单录取方式。这其中的原因归根揭底,“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旦大众化,一旦普及化,简单的入门背后是超多的竞争压力。少数人的群体说是少数,但事在人为。给大家分享几个数据就不再做解释了。山东省2019年,本科提前批承认联考院校招生量固定名额文理共计3000左右,这就是联考成绩能填报的最高录取名额,全省3000人,大约录取5%实行的是征集志愿方式,一次填报录满为止。本科A段录取文理共计13500人。实行平行志愿,多次填报录满为止。所谓录满计划数量就只有16500个左右,(这个数据来自于山东省志愿填报指南中所有院校计划数量相加)山东共计美术省当年60000人,联考过线42000人,联考录取人数16500人,约计25%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山东录取的总人数比例。剩下的招生量怎么来,学校怎么上。只能靠校考了,校考招生量对山东有固定计划的,山东两所院校招生量总计1000多,外省院校的名额大多是全国统招。总量相加数量很可观。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我们对于美术高考应该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展望行业未来发展,我们可以做到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方向。历史阶段的演变是有各种因素制约的,在演变过程中每一个节点的自我调整决定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