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图
依据观察、比较、联系、概括的关系来确定:
①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从整体外形到局部内形,都需要进行观察;
②上下左右每一个视角都要相互进行比较,彼此之间有哪些不同。在画正、侧面角度时,人物的作用比例在确定打形之前,都需要相互进行对比(大小、高低)。
③画人物头部,看似没什么的联系的各部位,同时,彼此也各分不开。(例如:定好眼睛的位置之后,通过“测量”和“连接”,画出下一个五官的位置,以此类推下去)。
二、基本型
包含两方面内容---形象特征的准确(画得像)和结构的正确。众所周知,美术高考评委不能参与监考,也就是说评委不知道模特儿的特征。再者,试卷数量大,模特儿众多。可见,在评分中很难把握画得“像不像”这一标准。但是,一幅素描头像如果能够抓住形象特征,肯定画得很生动。根据这一点,有经验的评委很容易鉴别出形象特征不准的试卷。
当然,在掌握“像不像”标准方面很难达到像课堂作业那样的严格。所以,对于“形”的要求只能在结构的准确性上严格把关。
三、特征鲜明
①体块饱满;
②大面明确;
③明暗交界线要准确丰富;
④轮廓线处理要有空间厚度感;
⑤要有方有圆,有骨有肉,塑造结实,生动传神。
四、避免画面的脏
“脏”是由于画面中的灰调子不准确造成的。要想在素描始终保持调子的大效果,应做到:在画大明暗阶段时,绝不能陷入五官等局部。要抓住第一感觉(包括大的黑白对比、大的虚实强弱、大的透视变化),从而使画面最终效果得以初步体现。
可见,素描的第二步---大的明暗(形体塑造)阶段是处理好画面效果的关键。在深入刻画阶段也不宜过分地分析调子。深入最小的局部时也不要破坏前一阶段确定下来的大体关系。
画面最暗的调子应是所用绘画工具最大极限的运用,这个最暗的调子应在作画第二步骤时就已明确到位,最后收尾阶段应着重整理基本的形体关系并使黑白对比更加明快。
五、形体的表现力
形体表现力是指对结构面的互相衔接、转折、连带关系的表达能力。因为美术高考阅卷是在很近距离评画。所以,画面的每一笔线条、每一个面的表现都历历在目。有些试卷虽然黑白调子尚可(即远看还可以),但是线条混乱,体积的衔接、转折表达不清或者相当草率。这些画从远处看大效果或许说得过去,但经不起近处端详,因而不能得到高分。虽然形体表达力属于局部表现的能力,必须学会表现。